在新冠肺炎疫情這次大考中,全國各地基層干部、人民群眾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筑牢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防線。然而,這場疫情大考,也暴露了基層治理的一些短板和不足,為推進基層善治提供了努力方向。
民盟金華市委會委員、民盟東陽市基層委員會副主委、東陽市東陽江鎮人大副主席周曉玫在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作了題為《從疫情防控看農村基層治理》的大會發言(代表東陽市聯絡組)得到了與會委員的高度認可,被評為優秀大會發言。
發言如下:
從疫情防控看農村基層治理
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感受最深的是幾個“想不到”:第一個“想不到”的是,正逢新春佳節,基層干部二話不說沖上一線,摸排、隔離、守卡連軸轉,行動力、執行力超乎想象;第二個“想不到”的是,我們的 老百姓自覺服從黨委政府的行動部署,配合度、支持度超乎想象;第三個“想不到”的是,本來擔心新技術在農村水土不服,結果不管是無人機巡查,還是健康碼、云購物,村民們接受快、運用快超乎想象。實踐證明,我市基層干部隊伍“扛得起、靠得住”,農民群眾“識大體、有覺悟”!然而,從全國各地的情況看,這場疫情大考,也暴露了基層治理的一些短板和不足,為推進基層善治提供了努力方向。
多一些協同作戰,少一些無謂折騰
在這次抗疫中,基層干部任務繁重、壓力山大,本就超負荷運轉,還要花費大量精力填報十幾種各式各樣的表格,無奈成了“表哥表姐”,鄉鎮往往要專門安排幾個人來做這項工作。信息上報是必要的,但“表”出多門、重復填報,就成了形式主義。我們的雙腳已經邁入了信息化時代,但腦袋仍然停留在“過去時”。新時代需要新思維,表格能不能少一點、簡單一點、高效一點,更接地氣一點?機關干部下沉一線是好的,但不能搞成刷存在感的現場秀。說是參與一線排查,結果人生地不熟,還得基層安排干部全程陪同。如此下沉,有何必要?機關干部下基層,還應立足職能、發揮優勢,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幫忙幫到關鍵處。
二、多一些關懷激勵,少一些求全責備
把壓力變動力、層層壓實責任是推動工作的必要手段。但不能遇事“你來辦”、出事“你擔責”,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批評的那樣,讓下級的“責任狀”成為自己的“免責單”。在一些地方,布置工作動不動就簽“軍令狀”,責任重如山,措施跟不上,責職不明確,每個部門各有標準,弄得基層左右為難,總怕出差錯,嚴重挫傷了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如湖北某地,疫情期間,一個鎮有村民獨自去田間不戴口罩,被問責;另一個鎮要求村民獨自上山也戴口罩,又被批評過于機械,也被通報。如此督查,基層干部就像捧著呲呲作響的“高壓鍋”,實在心累。督查也好,考核也罷,既要適度,更要嚴謹。我們對基層干部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關心,讓他們少一些顧慮,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工作干勁。
三、多一些智能手段,少一些落伍方法
一場疫情,成了基層智能治理的催化劑,各種新技術紛紛登場、大顯神威,在疫情防控中派上了大用場。疫情期間,為了減少面對面,各地力推云辦事,實行云辦公,跑出了政務服務的加速度。沒了以往的跑腿、面交,傳統的現場檢查也改成了直播在線檢查……,各種事項不僅能辦,而且變得更好辦了,以往的種種“不可能”,變成了“都可以”。因此,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繼續深化農村“最多跑一次”改革。疫情帶來了史上最長的一個寒假,停課不停學,孩子們都在家上起了網課。但是,一些山區依然有大片區域沒有覆蓋網絡,學生不得不跑很遠的路去“蹭網”。心疼之余,我們更應有所行動,積極順應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讓農村也能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以現代智能手段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